墓地是指安葬逝者的地方,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。古人有事死如事生观念,即生前什么样,死后也什么样。墓地既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,也是对生命的赞扬和肯定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,墓地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形式。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陵墓文化。
1、最早的墓穴非常简单,地下挖个坑,够躺一个人就行了。大约从周代开始,我们出现了“封土为坟”的做法。根据《周礼》记载,以爵为封丘制度,按照官吏大小来决定封土的大小,无疑天子、诸侯的封土是最大的。
2、秦汉时期,采用方上的方式。一般我们知道陵墓是呈现为覆斗形的,即把斗倒过来的形状。到了秦汉时期,到上面的顶部截取一部分,形成了“方上”的形式,主要表现在秦汉时期。
3、唐朝时期以山为陵,按照山脉的走向,依附山的地势进行建造陵墓,颇具有道家的味道。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以山为陵的典型。
4、宋朝恢复方上,宋朝实行简葬,规模没有秦汉时期大。
5、明清时期墓葬突出的特点就是宝城宝顶,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,砖城内填土,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,这个圆顶就是宝顶。
6、帝王的建筑主要有三部分,祭祀建筑区、神道和护陵监。
7、中国的墓室结构主要为,土穴墓、木椁墓和砖石墓。土穴墓是最原始的早期社会的墓葬方式。木椁墓是社会阶级普遍使用的墓葬,主要由棺和椁两部分组成,椁是棺外的套棺,最著名的木椁墓就是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。
8、砖石墓是中国陵墓制度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,出现在西汉晚期,墓室中往往雕刻画像,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仿照生活中的住宅。
9、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的帝王陵,也被誉为中国第八大奇迹。陵墓呈覆斗形,1974年秦皇皇陵被发现,首先发现就是兵马俑,数量之多,形象之逼真,让人不得不佩服千古一帝秦始皇。有意思的是秦皇陵坐西朝东,意在震慑东方六国。
10、汉茂陵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,它是汉武帝刘彻的墓,汉代兴起厚葬之风。
11、相比汉朝,唐朝的厚葬之风更加盛起。河南邙山出土的大量唐三彩就是唐朝厚葬之风的见证,唐代陵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陕西乾县的乾陵。
12、宋代的帝王陵实行简葬的习俗,最著名的就是巩义的北宋皇陵,这里有“七帝八陵”的说法,除了宋徽宗、宋钦宗死在东北外,其余皇帝均葬在此地。
13、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创了宝山宝顶的风格,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制度。
14、明十三陵是埋葬明朝皇帝最多的一个陵墓群,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南麓。明十三陵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,以及定陵朱翊钧及其二后的陵墓。
15、清代帝王陵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,永陵在辽宁新宾,努尔哈赤的福陵与皇太极的昭陵在辽宁沈阳附近,清东陵在河北遵化,清西陵在河北易县。
墓地是一种文化现象,既承载着历史和文化,也具有其他的人性和社会意义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墓地的形态将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,使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。无论是追思亲人还是建构墓地文化,都是一种维系人性和文化的行为。